小倉屋,三月初就試營運,直到吃的這天還在試營運
這年頭試營運有試這麼久??
試營運期間僅提供鰻魚飯,沒有烤魚、生魚片、天婦羅和鰻漬醬瓜
以下菜單
桌上都有的配備,小壺是鰻魚汁,葫蘆是山椒粉
鰻魚飯給的醬汁蠻少的,所以很需要自己再補充醬汁
備註:因為大學時期曾在[京桃山]打工,人生第一次及最常吃的鰻魚飯,所以對於鰻魚飯的評價就是以京桃山的鰻魚飯做標準
但離職後就沒有再去吃過了,不能確定現在的品質如何
我們點了 [ 鰻 重 - 竹] 和 [ 鰻 櫃 ],及一份鰻魚玉子燒
鰻重-竹 (480元),就是鰻魚蓋飯,加一碗鰻肝湯
來個肉的近照,看起來怎麼有點像魚乾??
鰻櫃(500元),就是個蠻貴的鰻魚飯三吃,一吃是原味,二吃是搭配蔥花和芥末,三吃是配著柴魚昆布湯(之類的)做茶泡飯
店家建議把鰻魚飯分四等分,三種都吃過後,最後一份可以依造自己喜歡的方法再吃一次
跟 [ 鰻 重 - 竹 ] 的價錢才差20元,但鰻魚量感覺少好多,目測是四片吧,超不划算
茶泡飯用的湯,和鰻肝湯根本是一樣的味道,鰻肝湯多了塊肝,還有疑似鴨兒芹的味道
加芥末是蠻不錯的,這個芥末感覺像是天然芥末+日本芥末粉調勻(因為和京桃山的好像)
蔥花看起來乾乾的,不知道是不是切好之後放多久@@
味道沒有乾燥蔥花的香氣,也沒有新鮮蔥花的嗆味,沒什麼味道,不知道加了要幹嘛
以前吃鰻魚茶泡飯時,會習慣加山椒粉,直接吃沒什麼感覺,但配鰻魚飯一起吃覺得會有種特殊的香氣
但這裡的山椒粉....是檸檬風味嗎??? 檸檬味道超重的,跟印象中的山椒完全不同味道
這兩種都是直接烤的鰻魚,所以表面比較脆,味道也比較重。想吃比較柔軟的可以選擇 [ 鰻 蒸 ] ,是烤後再去蒸←這是店家的說法。
實際吃的心得是......這也太乾了吧!!! 完全顛覆人生對鰻魚飯的定義!!!!
乾的程度已經有點像是煎的比較久的鯧魚,肉和肉之間已經分離產生了縫隙
一般的鰻魚飯,鰻魚都是先蒸後烤,只是差在表皮會烤到多焦脆的程度,裡面都是柔軟肥嫩軟綿綿的
而且,店家上菜時完全沒有提醒說會有魚刺 (之前在京桃山的時候,雖然吃過很多次都沒吃到刺,但店長有說上菜時一定要再提醒客人)
(挑出來的刺,其實也不短,而且數量很不少)
魚刺是軟軟的,不至於會刺傷嘴巴或卡在喉嚨,不過數量不少
而且預期著吃著軟軟的魚肉,可是滿口刺刺的感覺實在不舒服
無論是 [ 鰻 重 ] 還是 [ 鰻 櫃 ] ,都輸給京桃山(好久沒吃懷念了)
鰻魚玉子燒(120元)
菜單上是兩塊,店員說有需要可以切成四塊(我們四個人用餐)
玉子燒就是個很難不好吃的東西,不過也說不上什麼特色
本來還想點烤鰻肝,但菜單中一盤兩串,實際只會有一串,一串要120元太貴了
要加一成服務費,四個人吃了2288元
份量不多這件事已經有心理準備,所以出門前有吃早餐,不然這份量肯定需要來個飯後雞排
食用後的整體心得,覺得蠻不值的....
雖然知道直火烤的會比較乾,但乾成這樣實在吃不出他是鰻魚了
本來怕要排隊,所以開店(11:00)前半小時就到了
但可能是平日,所以開店前十分鐘才有第二組客人到
等開店的時候,發現門口有貼兩張紙,好奇走過去看看。店員很緊張地從裡面出來,提醒開店時間還沒到
......公告貼在門上,然後自己產生誤會是哪招@@ 整個門面這麼大,不然你們就貼旁邊牆面也行啊= =
大概11:30就客滿了,生意量算是很不錯
而且客戶群的比例,老人家竟然佔了1/3,相當的多啊!!
很好奇老人們來的原因,是因為朋友的介紹嗎?還是???
不過個人覺得這種鰻魚飯蠻不適合老人的,因為肉質偏乾且魚刺多
店內的裝潢會感覺是乾淨版的肥前屋,台式的裝潢帶著日式的風格
半開放的廚房,可以清楚看到廚房的工作環境
與鄰桌的距離有點近,有點擁擠
當店內客滿的時候,吵雜感和肥前屋有87分像